水、溫度、氧氣是種子發(fā)芽、出苗的三個最基本條件。玉米種子由兩部分組成,一部分是將來長成植株的“胎兒”, 名稱叫胚;另一部分是供“胎兒”長大的營養(yǎng)物質,名稱叫胚乳。
玉米種子在干燥的時候不會發(fā)芽,吸水以后才會發(fā)芽。為什么呢?原來,盡管胚乳是供胚長大的營養(yǎng)物質,但卻需要一定的條件,在特定的條件下,胚乳將自己分解成簡單的、容易吸收的營養(yǎng)物質以后,才能供應給胚,使它生長。這種特定的條件,就是能夠產生一種叫做“酶”的條件。 酶是一種活性物質,在它的作用下,胚乳才可以將自己分解成能夠讓胚吸收利用的營養(yǎng)物質。酶的產生條件是什么呢? 是水和氧氣。酶的活動能力大小與溫度也有密切關系,在一定的溫度范圍內,溫度升髙,酶的活動能力增強。因此,水、溫度、氧氣、土壤條件是種子發(fā)芽、出苗不可缺少的條件。
水分
一般情況下,只要溫度適宜、氧氣充足,玉米種子從播種到發(fā)芽、出苗,需水量較少,只占玉米一生總需水量的3.1—6.1%。播種后,玉米種子只要吸收本身絕對干重48-50%的水分,就能完全膨脹、發(fā)芽。如果土壤水分含量過低,種子則難以萌發(fā),即使勉強膨脹發(fā)芽,也往往因頂土能力弱而造成嚴重缺苗。但是,如果土壤水分過多,會造成通氣性不良,種子因缺氧而減慢發(fā)芽速度,且容易霉爛, 造成缺苗,在低溫情況下,就更為嚴重了。據陝西省武功灌溉試驗站試驗:播種時的耕作層土壤水分,只有保持在田間持水量的60—70%時,才能正常出苗。
當然,土壤性質和覆土深度,也會影響玉米種子的發(fā)芽、出苗。生產上對整地的要求是上虛下實,并根據“天情”、 “地情”確定播種深度。輕、中等質地的土壤,土面干燥迅速,種子覆土深度以7-10厘米為宜,不能超過10厘米,如果上層土壤能保持濕潤狀態(tài),覆土可淺一些,以3—7厘米為好;質地粘重的土壤,種子覆土一般要比輕質土淺得多,以 4-5厘米為宜。
溫度
士、壤水分適宜時,種子出苗快慢,主要決定于溫度。地溫6—7℃時,種子就可以發(fā)芽,但此時的種子, 吸水膨脹時間很長,發(fā)芽速度非常緩慢,容易受土壤中有害微生物的感染,造成爛種。當溫度升到10-12℃時,發(fā)芽速度明顯加快,生產上往往把這個溫度,作為確定春玉米播期的重要參考。對玉米種子本身來說,25-35℃是它發(fā)育的最適宜溫度。而44-50℃,則是它可以發(fā)育的最髙溫度了,此時,發(fā)芽已明顯受到阻礙。為了做到既早播不誤農時,又能避免溫度過低引起的爛種缺苗,生產上選擇的播種期溫度, 不易過髙,也不易過低,一般把5-10厘米的土壤溫度穩(wěn)定在10—12℃時,作為春玉米的適宜播種期。
根據實驗,在正常的土壤條件下,溫度10-12℃,種后18—20天才能出苗;15—18℃時,8—10天出苗;20℃時, 5—6天就可以出苗。
氧氣
氧氣是種子發(fā)芽的必要條件。玉米種子的胚大,脂肪含量高,發(fā)芽分解脂肪時需要的氧氣也較多。一般情況下,土壤的氧氣含量完全可以滿足玉米種子發(fā)芽出苗的需要。但若土壤太濕,或播種太深,或播后遇雨土壤板結等,都會引起氧氣不足,使出苗時間延長,消耗養(yǎng)分增多,幼苗瘦弱。
玉米種子的胚較大,發(fā)芽時需要供給較多的營養(yǎng)物質,所以對氧氣的要求較高,缺氧會使種子內部的物質轉換遇到障礙,還會產生一些對胚的生長不利的有害物質。因此,播種過程中要保證土壤有較好的通氣性,特別注意不要使土壤過濕。
土壤性質
不同土壤對玉米出苗的影響不同。一般壤質土比重粘土容易出苗,出苗率高。鹽堿地由于土溫低和鹽堿含量高,影響種子吸收水分和其他生命活動,發(fā)芽出苗緩慢。當土壤含鹽量達到0.6%時,發(fā)芽很困難。